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6月,装载机销量同比激增2%,其中电动装载机销售量达到1570台,电动化渗透率攀升至5%,同比增长高达415%。这一显著增长不仅彰显了电动装载机在市场上的迅速崛起,更预示着工程机械行业正迎来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浪潮。目前,国内主流制造商纷纷推出电动装载机产品,积极布局市场,不断丰富产品系列。电动装载机凭借其环保、节能、经济性等独特优势,正逐渐赢得用户的青睐。装载机电动化的步伐似乎比预期更快。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指出,我国新能源工程机械发展迅猛,已初步构建起专业技术支持体系,为未来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动装载机以电代油,不仅大幅降低了能耗成本,还实现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权龙也表示,尽管液压系统能效仍有提升空间,但电动机的引入使得能量传递更加高效,能效达到70%左右,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碳排放。同时,电池成本的快速回收也使得电动装载机在市场上备受推崇。

一位电动装载机用户表示:“现阶段柴油油价约为304元/升,而电费仅为1元/千瓦时。燃油装载机每小时能耗25升柴油,而纯电动装载机每小时能耗仅约50千瓦时。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平均每天可节省费用约88元,每年按照300个工作日计算,可节省费用高达824万元。”这样的成本优势无疑进一步推动了电动装载机的市场普及。某电厂设备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他们所使用的柳工电动装载机,其铲装效率高达每小时500吨。相较于传统的燃油装载机,这款电动装载机每小时能节省100元的成本。据了解,该设备已为电厂累计节省费用超过50万元。此外,电动装载机在维护方面也展现出显著优势。其电机驱动系统相较于传统燃油装载机的发动机系统,结构更为简洁,减少了机械传动部件,从而降低了故障率和维护需求。同时,电动装载机的电机和电池设计寿命较长,延长了维护周期,减少了频繁维护的成本。
目前,电动工程机械正逐步形成诸多竞争优势,包括良好的工况适应性、零尾气排放、低噪音、高可靠性、易保养以及高效率等特点。全球范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政策和法规,进一步推动了工程机械向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在中国、欧洲和北美等地区,电动工程机械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国内,随着电动工程机械电池、电器及控制系统和技术的发展,以及不同应用场景的涌现,投入工程施工的电动产品数量迅速增加,相关技术及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完善。2023年,电动工程机械的销售量增速明显,其中电动装载机的销售量同比增长高达210%,远超装载机整体销量的下降水平。这一市场趋势吸引了更多厂商加大投资和研发力度。如徐工、柳工、山东临工等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已陆续推出多款满足不同工况和客户需求的电动装载机产品。同时,北美和欧洲地区也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电动装载机市场,分别占据全球市场的25%和20%。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动装载机市场空间将接近300亿元,电动挖掘机市场空间也将达到756亿元,成为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争相关注的焦点。

徐工机械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透露,该公司拥有广泛的全球布局和强大的国际化拓展实力。其营销网络已遍布全球190余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客户提供全面的产品营销、全价值链服务及解决方案。徐工机械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包括东南亚、中亚、非洲、南美、欧洲、北美等,其国际化收入在2023年占比达到40%,而到了2024年一季度,这一比例进一步上升至44%。
此外,电动装载机的生命周期成本优势和政策扶持也为市场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尽管电动装载机的初始购置成本可能高于燃油装载机,但综合考虑保养费用和能源成本,其5年生命周期内的总成本将显著低于燃油装载机。同时,国家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的严格要求也进一步推动了电动装载机的普及。
在作业场景集中的运输装载领域,无人装载机产品有望成为未来的主导。其高精度的自主操作能力,包括定位、导航、物料感知和运动控制等,使其在极端环境下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工程机械企业正与游戏公司携手开发智能产品,将游戏领域的数字化和AI技术引入工程机械领域,从而大幅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电动装载机的无人化技术将更加智能、自动化,预计将在更多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